從往年的情形來看,12月理應是鈦白粉生產的淡季,然而今年12月鈦白粉生產廠家非但沒有縮水減產,反而將產能一加再加,價格非但沒有下降,反而緊跟著當下的物價潮流飛漲。
國內外輪番漲價
據了解,國內鈦白粉的價格從年初開始的漲價風潮將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底,11月下旬時,山東東佳鈦白粉報價上漲,金紅石型終端出廠報價16500元/噸;四川龍蟒鈦白粉金紅石報價上調至17800元/噸;攀鋼鈦業鈦白粉報價拉漲,金紅石型R298報價漲至18300元/噸。
12月1日,鈦白粉價格再次上漲,濟南裕興產品提價500元,安納達產品提價300元。
據了解國內鈦白粉漲價主要是受國外鈦白企業影響,然而相較于國內企業的情況,國外鈦白企業產品漲價態勢更是過猶不及,漲價風波甚至延續至2011年。
2010年11月23日,杜邦鈦白科技事業部宣布,有效期自2011年1月1日起,或按照合同允許,亞太地區所有在售的DuPontTi-Pure鈦白粉每公斤凈價上漲200美元。
德國康諾斯公司(Kronos)日前宣布,從2011年1月1日起,公司將上調歐洲地區所有等級的鈦白粉價格,調價幅度為200-250歐元/噸。同時公司還將上調亞太、拉美、中東和非洲地區的鈦白粉價格,每噸上調200美元。
mmmm美國亨斯邁公司也表示,從明年1月1日或按合同許可日期起將上調鈦白粉價格,歐元區將上調150歐元/噸,北美市場上調8每分/磅(176美元/噸),亞太地區上調150美元/噸,非洲、拉美和中東地區上調200美元/噸。
利潤博弈中的真正勝利者
面對當前的漲價大潮,我們可能不由得贊嘆當前鈦白行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不禁認為鈦白粉生產企業現在一定是賺的珠寶盈盆,然而事實并未如我們想象中那么簡單。
鈦白粉價格的上漲并不是單純的供應與需求之間的博弈。
眾所周知,生產鈦白粉的主要原料是鈦礦,自然它也成為牽制鈦白粉漲價的一個重磅砝碼。
現在國內外鈦礦供應都呈現出一種緊張狀態,國內鈦白粉生產廠家多用進口鈦礦,據了解,越南進口鈦精礦廠家報價已到1400元/噸,據一位知情人士表述,國外的鈦礦廠家現階段針對國內采購商采取了集體漲價的原則,甚至表現出“愛買不買”的惡劣態度。多數需要采購鈦礦以供應生產的鈦白粉生產廠家表示對此種情況很無奈,但是不可能說停止生產,只好采購高價鈦礦,最終只能把矛盾轉嫁向下游應用廠家。
由此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雖然鈦白粉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漲,但是下游廠商叫苦不迭,經銷商不敢提貨,鈦白粉生產廠家獲利微少,真正的大部分利潤依然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擁有鈦礦的廠家才是這場利潤博弈中的真正勝利者。
用一位鈦白業內人士的一句話說“看著鈦礦廠家吃肉,我們也就只有喝湯的份!”